2011中國法治進程
時間:2012-01-08 03:26:21 來源:檢察日報 作者:畢詩成
言說助推中國, 表達凝聚力量 2011年過去了,這一年,中國發(fā)生很多法制案件、事件或立法,推動、見證著中國的司法進程。成都商報梳理出2011年引起公眾普遍關注并產(chǎn)生影響的10大法制熱點,并邀請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等中國法學名家,就這些熱點案例進行點評,以期讓讀者看到,在法治進程中這一年有什么進步、留下了哪些思考,還有什么需要完善。 使司法機關更理性面對公眾認識的現(xiàn)狀 事件:大學生藥家鑫在撞人后害怕被認出擔責,持刀殺死被撞路人。最后,藥家鑫被判死刑。云南男子李昌奎強奸鄰家女孩并殺死女孩及其弟弟被判死刑,后被云南高院改判死緩。最終,李昌奎被云南高院再審再次改判死刑。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:法學界是希望減少、限制甚至廢除死刑的,但普通民眾主張“殺人者死”的報應觀念普遍存在。這兩個案件使司法機關更理性面對中國社會公眾認識的現(xiàn)狀。關于藥家鑫案,喊殺的聲音較多,李昌奎案出來后,也有聲音認為藥家鑫不殺也可以。這表現(xiàn)出死刑在國人觀念中的積極變化。這個變化可說為司法者在死刑案件中貫徹少殺、慎殺死刑政策奠定了民意基礎。 醉駕入刑 回應民意和風險社會時代的反映 事件:2011年5月1日,刑法修正案(八)正式實施。其中關于“醉駕入刑”的條款,被稱為史上最嚴“酒駕新政”。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:醉駕入刑后,民眾對醉駕的危害性,法律后果,都認識得更清楚了,這是好的立法,是刑法回應民意和風險社會時代的反映,應該認真貫徹,認真落實。 許云鶴扶老案 如果真相無法查清美德應該鼓勵 事件:天津車主許云鶴停車扶老太,老太指控許云鶴撞人,法院判決許云鶴賠償10萬元。二審中,許云鶴堅稱自己并沒撞到老太,是做好事,扶老人;而老太則堅稱就是許云鶴撞的她。案件真相撲朔迷離,引發(fā)社會大討論。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:輿論對許云鶴一片同情聲而對老太一片指責,但同情的前提是查清真相,究竟是撞人還是做好事。沒有了這個前提,那么所有的同情和指責都喪失了依據(jù)。真相比情緒更重要。當然,如果真相無法查清的話,美德應該鼓勵、引導,這就是法律的社會效果。 律師涉嫌偽證案 喚起了人們對訴訟體制的思考 事件:因在北海裴金德故意殺人案中做無罪辯護,楊在新等4名北海律師被當?shù)鼐阶プ?,后來楊在新因涉嫌辯護人妨礙作證罪被逮捕。 西北政法大學校長賈宇:公檢法和律師都是刑事訴訟的參與主體,四者之間相互制約,才能便于查明真相,確保司法公正。北海律師案的意義在于喚起了人們對訴訟體制的思考。 天價過路費案 金額的驟降影響的是對司法的信任 事件:許昌農(nóng)民時軍鋒以假軍車車牌偷逃過路費368萬元,被判犯詐騙罪,被判無期。案件判決后,引發(fā)各界普遍關注。此后,此案再審,偷逃過路費金額降至49萬元,刑期也縮短至有期徒刑7年。 西北政法大學刑法教授舒洪水:收費的壟斷性色彩和368萬的天價加在一起,不僅激起了公眾對公路收費的反思,也讓時軍鋒兄弟成為輿論同情的對象。在公眾的一片質(zhì)疑聲中,偷逃過路費金額的驟降,影響的不僅是時軍鋒兄弟的刑期,更是公眾對司法的信任。 微博第一案 行使權利不能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權利 事件:微博言論自由的邊界在哪里?金山公司狀告周鴻祎微博侵權案,被稱為中國“微博第一案”。在該案的二審判決書中這樣寫道:“個人微博作為一個自由發(fā)表言論的空間……為實現(xiàn)我國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提供了一個平臺”。 西北政法大學褚宸舸博士:本案是網(wǎng)絡時代下言論自由和名譽權沖突的典型案例。司法機關對微博言論侵權的認定標準予以從寬掌握,以鼓勵公民言論自由的實現(xiàn),這當然是應當肯定的。但是,也應該明確,微博言論也不能肆無忌憚,每個人行使權利不能侵犯到他人的合法權利,也不應當損及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。 婚姻法司法解釋(三) 婚前定協(xié)議,免得以后打官司 事件:“父母給兒子買的房,兒媳沒份”、“要想結(jié)婚,先在房產(chǎn)證上加個名”……2011年8月13日,最高法院出臺婚姻法司法解釋(三),該司法解釋對房產(chǎn)的過分關注,讓不少民眾大呼物化的婚姻正面對法律的算計。 中國婚姻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張偉教授:這次司法解釋有一個正面作用,就是讓人制定婚前協(xié)議,免得以后在法院打官司麻煩。不過,我們還是要看到此次婚姻法司法解釋的幾個不好的導向。該司法解釋過分強調(diào)法官斷案的可操作性,過分強調(diào)與物權法的銜接,過分強調(diào)登記的效力;而忽視了婚姻家庭關系中和諧、公平、互助、友愛的特殊性。在婚姻中,講的是雙方都要付出和貢獻,不是雙方都要爭權。 李陽家暴 家暴主要還是一個觀念問題 事件:2011年8月30日,“瘋狂英語”創(chuàng)始人李陽對美籍妻子李金實施的家庭暴力經(jīng)微博傳播后曝光于大眾傳媒。“家庭暴力”問題再次被民眾聚焦。 中國婚姻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張偉教授:對于家暴,主要還是一個觀念問題,中國的傳統(tǒng)就是清官難斷家務事,對于家庭暴力大多是一個容忍,甚至認為不是一個什么事,老百姓稱床前打床尾和。而我們應該對家庭暴力實行零容忍,任何人都對他人有個合理、謹慎的注意義務。經(jīng)過一些努力,現(xiàn)在有三十幾個城市制定了地方性反家庭暴力條例,全國性反家庭暴力法目前已經(jīng)處于立法論證階段。 刑訴法修改 二審稿比一審稿進步 事件:明確不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,但又保留如實供述義務,加強人權保障但又增設竊聽、技術偵查等偵查手段,刑事訴訟法修改在一片“倒退”與“前進”的爭議聲中進行。 西北政法大學魏紅副教授:最近公布的刑訴法二審稿,明顯比之前的一審稿更進步,如爭議比較大的技術偵查,也作了更嚴格限制。今年的刑訴法修改亮點包括,不得強迫自證有罪;對于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、生活不能自理,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,采取取保候?qū)彶恢掳l(fā)生社會危險性的,可以取保候?qū)彽龋瑫r也增加了律師的閱卷權利。 個人所得稅法 回到“調(diào)節(jié)收入分配”的原始功能 事件: 2011年6月30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修改后的個人所得稅法,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500元。統(tǒng)計顯示,新的個稅法實施后,工薪收入者的納稅面將由此前的28%下降到約7.7%,有大約6000萬人不再繳納個人所得稅。 西北政法大學經(jīng)濟法學院戴芳副教授、博士:此次修改意味著個人所得稅法在逐漸實現(xiàn)其“調(diào)節(jié)收入分配”這一原始功能和終極目標,也意味著個人所得稅法將逐步完善。個稅起征點的提高也釋放出我國政府減稅的信號,結(jié)構性減稅已經(jīng)拉開了大幕。 ![](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