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有、使用假幣罪
時間:2012-09-18 08:49:57 來源: 作者:
持有、使用假幣罪 一、概念及其構成
持有、使用假幣罪,是指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故意持有或者使用,數(shù)額較大的行為。
?。ㄒ唬┛腕w要件濟南律師服務
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貨幣管理制度。持有或者使用偽造的貨幣的行為危害或已經(jīng)危害國家貨幣流通秩序,妨害國家貨幣管理制度。
(二)客觀要件
本罪在客觀方面上表現(xiàn)為持有、使用偽造的貨幣,數(shù)額較大的行為。
所謂持有,是指控制、掌握偽造的貨幣的行為。具體來說,它既可以是行為人把偽造的貨幣帶在身上、藏在家中或其他地方,也可以是把偽造的貨幣委托他人保管,處于自己支配的范圍之內(nèi)。不管行為人持有偽造的貨幣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,只要能證明行為人確實掌握、控制了一定數(shù)額的偽造的貨幣,即符合本罪的行為特征。所謂使用,是指將偽造的貨幣冒充真幣而予以流通的行為。一般來說,接受貨幣的對方并不知該貨幣屬于偽造的貨幣,因此這種使用帶有欺騙的性質。至于使用的具體方法,可以多種多樣。如有的用以購買商品,有的用之償還債務,有的借予他人,甚至有的充當賭資等。具體使用方法不影響本罪的行為方式特征。
持有、使用偽造的貨幣行為還必須是數(shù)額較大的才能構成本罪。對于“數(shù)額較大”,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《關于辦理偽造國家貨幣、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、走私偽造的貨幣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》關于販運偽造的國家貨幣罪的起點數(shù)量規(guī)定,以“總面值1000元以上或者幣量100張以上”作為認定標準。未達到上述起點數(shù)額的,即使存在其他嚴重情節(jié),也不能認為構成本罪。
?。ㄈ┲黧w要件
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,即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、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,其持有、使用偽造貨幣的行為都可構成本罪。
?。ㄋ模┲饔^要件濟南律師服務
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出于故意,即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仍非法持有與使用,如受他人的蒙蔽、欺騙誤以為是貨幣而為之攜帶或保管的,在出賣商品、經(jīng)濟往來等活動中誤收了偽造的貨幣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,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構成本罪。但誤收后發(fā)現(xiàn)為偽造的貨幣仍繼續(xù)持有或使用的,仍可構成本罪而按本罪論處。所謂明知,既包括對偽造的貨幣的確知,即完全知道所持有、使用的貨幣是偽造的,也包括對偽造的貨幣的可能知,即對持有、使用的貨幣雖然不能完全肯定是偽造的,但卻知道其有可能是偽造的。至于犯罪的動機則多種多樣,但不能出于走私、偽造、出售、購買、運輸以及金融工作人員出于購買及以假幣換取真幣等罪的故意,否則應構成他罪,而不是本罪。另外,明知他人持有的是偽造的貨幣,而代為收藏,對于他人則是本罪的故意,而對于收藏人,則由于不具有實際上的支配與控制力,因此,其故意的內(nèi)容則是幫助他人窩藏贓物,構成犯罪的,應以窩藏贓物罪論處。
二、認定
區(qū)分本罪與出售jia幣罪之間的界限。關鍵在于區(qū)分“使用”與“出售”之間的差別。一般來說,使用偽造的貨幣必須以對方不知是偽造的貨幣為條件。如果對方是知情者而交付偽造的貨幣,并且以低于票面的價值賣給對方,則是“出售”。因此,出售偽造的貨幣的行為是將偽造的貨幣作為“物品”非法進行交易。交易中是以低于票面的價值賣給他人,并且他人是知情者。買賣雙方是刑法理論上的對合犯:買者構成購買假幣罪,賣者構成出售jia幣罪。在使用偽造的貨幣的情況下,對方是不知情者,并且是根據(jù)偽造的貨幣本身的價值使用,因而具有詐騙的因素。
三、處罰
依本條之規(guī)定,犯持有、使用假幣罪的,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;數(shù)額巨大的。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;數(shù)額特別巨大的,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,并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(chǎn)。
以上量刑幅度中,“數(shù)額巨大”和“數(shù)額特別巨大”的標準,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(guī)定和關于出售、購買或者運輸偽造的貨幣罪的數(shù)額標準確定。即“總面值3000元以上或者幣量300張以上”可以視為“數(shù)額巨大”,“總面值10萬元以上或者幣量10000張以上”可以視為“數(shù)額特別巨大”。濟南律師服務 ![]() |
|